两位清华大学学生乘坐公共汽车,一路上说些尽是旁人听不懂的话,车上其他乘客都奇怪地看他们。一位精通电脑网络的朋友告诉记者,这两位大学生说的像BBS板之类的术语,全是英特网上的一些新概论。可以肯定,他们是“网虫儿”。
网虫儿,这个连《新华字典》都查不到的词,其“出生”是近几年的事情,没有英特网就没有“网虫儿”。据初步统计,1997年10月底以前的英特网用户是62万,而截至1998年6月底,英特网登记用户就高达117.5万户,半年多翻了近一番。有关专家指出,与美国网上6000万用户相比,中国的网上用户目前还是相对少得多,但就发展速度来说,中国的网上用户将可能会以100%或200%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增长。这其中,不知有多少文化人要成为“网虫儿”。
有关专家只曾定义过“网民”概念,指网上读者,而关于“网虫儿”,目前还没有特别权威的定义,其大意是对“上网”时间多的网上读者的一种戏称。“网虫儿”是网民的一部分,他们长时间“趴”在网上,是一些上英特网“有瘾的人”。在英特网进入中国的起始阶段,一些懂电脑上英特网的读者,大都是有文化的人,这些人每天趴在电脑上的时间一般都要超过2小时,除了传统的生活方式,他们的信息交流,思想交流,大都在网上进行。“网虫儿”生活在一个以电脑为载体、以英特网为“通道”、以“网虫儿”为“圈子”的真实虚拟社会里。一位“网虫儿”像“戒烟”一样“戒网”,对他的朋友说,明天戒网了!其实,第二天,这位“网虫儿”像从前那样长时间趴在“网上”。
记者打开电脑,接通英特网,寻找“水木清华BBS”,发现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在组织“水木网虫,快乐98”大型网友聚会。该活动的时间、地点、聚餐、郊游、注意事项等在网站上说得清清楚楚,并在网上“毕业留语”中动情地说:毕业在即,很多人要各奔东西,能不能在网上重逢尚是未知数,往昔的快乐格外地清晰,离别的伤感却开始一波一波地泛滥。据了解,即使在暑假期间,访问水木清华BBS的“网虫儿”都在10000人左右,其文化程度大都在大学以上。
“网虫儿”在网上目前最大的特点是交流真实思想。一些年轻人思想活跃,有什么思想就在网上交流什么思想,敢于毫无保留地交流,是因为“网虫儿”在网上的名字是假的。一位年轻美丽的小姐在网上的名字可能叫“一位老人”,而一位男性的名字可能叫“小姐”。在水木清华站设立的150个栏目中,可以谈学问,如生命科学、材料科学,也可以谈文艺、谈足球,当然,也有年轻人谈青春期的特别话题“爱情”。“网虫儿”们常在“情爱悠悠”、“交朋友”、“女孩心声”中交流情爱思想。记者调查发现,他们认为可以敞开胸怀的根本原因,在于网上“不知人不知面却知心”。
网络影响到“网虫儿”生活的各个角落。一位“网虫儿”说,网就是他们的社交活动圈。一位没有透露真实姓名的“网虫儿”曾想成为一名作家,投稿都被报刊退回,他今年35岁,经营一家书店,自从上网之后,这位“网虫儿”就在网上写作,已经发表了10万字的作品。网上朋友经常鼓励他,他表示还要出版自己的作品。其实,有不少“网虫儿”还在网上写诗歌,写杂文,写科幻小说。有时“网虫儿”心情不好的时候,还会发出“我心情不好,谁跟我聊天解忧?”马上就会有十个甚至几十个“网虫儿”回话说,“遇到什么麻烦请跟我说,我帮助你”。让“网虫儿”大受感动的是1997年1月发生的一件事。网上“情感小屋”论坛主持人小雪在网上给各位网友发了一封信说:“我是ROSE,你的朋友,看了我的栏目,我感到有那么多朋友信任我。我由于自身的原因再也见不到你们了,我会像一朵真正的玫瑰花一样,永远陪伴你们。”原来,网上“情感小屋”的主持人是一位煤气中毒瘫痪即将离开人间的年轻姑娘,1月2日过完她25岁生日,小雪这朵玫瑰花凋谢了,“网虫儿”在网上为之沉默了3天。
“网虫儿”在网上常常会闹出一些滑稽的事。一位26岁的“网虫儿”在“一往情深”栏目以“竹马”这个名字征婚,一名叫“青梅”的“网虫儿”与“竹马”通信,不久约好见面,“竹马”先到,看到单位同事小李也来这儿,“竹马”躲到树后,久久不见“青梅”到,而“青梅”小李等“竹马”许久不见人影,最后两人在互通“情况”之后才知道真相。